“1公斤无缝管价格抵不上四两猪肉”,成了今年初“两会”期间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。
这并非夸张。年初1吨螺纹钢价格大约为4700元,平均每公斤4.7元;而最便宜的猪肉每公斤已接近26元,一公斤无缝管价格的确抵不上四两猪肉。
8月24日,中钢协提供的数据显示,国内无缝管综合价格指数已降至103.28点,而1994年该指数刚推出时为100,相当于无缝管价格已回到18年前的水平。
无缝管卖出白菜价,主要还是产能过剩“惹的祸”。中国无缝管行业现有产能已超过9亿吨。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,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,国内无缝管消费加上出口不足7亿吨。产能过剩,无缝管价格自然难以坚挺。
雪上加霜的是,中国无缝管企业所需铁矿石却被人牢牢“卡着脖子”。目前,全国无缝管企业铁矿石70%需从国外进口;而全球铁矿石市场主要已被澳大利亚的力拓、必和必拓与巴西的淡水河谷3家企业把持。铁矿石价格高企,致使中国无缝管企业成本居高不下。
市场需求低迷,产能严重过剩、成本居高不下,这“三座大山”把中国无缝管产业几乎逼到了悬崖边。
11月14日,中钢协发布信息称,1至9月,全国大中型无缝管企业整体亏损55.28亿元,而去年同期盈利837亿元。
从微利到亏损,中国无缝管行业,被形容由“寒冬”迈入了“极寒”。
曾在无缝管行业一度光彩照人的华菱无缝管集团,日子同样十分艰难。
今年前3季度,华菱无缝管集团因无缝管价格下跌导致减利达76.96亿元,平均每吨无缝管减利634元;加之华菱几家子公司地处内陆,每年近2000万吨铁矿石需从海外进口,仅此物流成本,就比沿海无缝管企业多出了10多亿元。
华菱,压力不仅仅来自外部。
有资料表明,华菱无缝管主业“十一五”时期完成投资约500亿元,虽已快速形成2000万吨以上的产能,但举债规模却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,每年利息负担在30亿元以上;而且新项目产品开发跟不上,无法按计划达产达效,“小马拉大车”,难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。
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,必须改变重硬件轻软件、重发展轻管理、重速度轻质量、重规模轻效益做法。”华菱无缝管集团董事长曹慧泉说。
据统计,2011年,华菱无缝管集团旗下3家子公司,20多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,超过半数在行业排序中“垫底”。铁前(炼铁及其前面的工序)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差距最多时达200多元/吨。有人形象地说,在“起跑线”上,华菱就输掉了一大截。
转载地址:
http://www.tzcolin.com/gangguannews.asp?id=4738
|